“高校要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和招生人数,对就业不好的专业,要经过检查淘汰,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继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刘继珍认为,要提升学生的就业,学校的培养方式非常重要。学校应从学风、就业、激励等方面提升学校的水平和特色,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更具竞争力。
“另外,大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就够了。”刘继珍说,“大学应该是大学生成长的地方深圳市大学生创业扶持,四年过去了,应该被培养成能够接受挑战的人。”
创新必须从学校开始
谭润华是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他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企业邀请我们为他们培养掌握创新方法的创新工程师,可以说我们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关键是缺乏创新人才。”谭润华委员告诉本报记者,他认为高校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积极对接企业和社会需求。
既然企业需要,为什么学校培养不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谭润华认为,“我建议高校在学科设置、毕业设计等环节增加实践性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创业是双赢的
“我觉得国家应该把花在就业上的钱用在鼓励小微企业发展上,小微企业做好了,就会鼓励创业,解决就业,这是双赢的局面。”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工商联主席马士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及大学生创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大学生。 “我们的创业率不高,高素质的学生也不愿意创业。”吴江说,“2009年、2010年、2011年,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只有1.2%、1.5%、1.6%,而欧洲的这一比例而美国大约是 20% 到 30%。”吴江市委委员还向记者介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知晓率和受益率不高,创业政策扶持不足的问题。
吴江认为,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要把握需求,提高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响应性。不仅要把大学生创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高度,还要调整政策重点,扩大政策受益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包容性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同时,建立政策需求调查机制。根据政策需要,加强政策创新,以大学生认为更重要、更急需优化的政策为突破口。
二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大学生创业全方位服务。一要加强宣传,提高政策渗透率。二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创业信息发布服务机制,依托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趋势、创业成功案例和经验、创业服务资源等信息;三是培育大学生创业中介服务市场。鼓励相关市场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信息咨询、创业培训指导活动,提供融资、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人力资源、法律、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海关等各类代理服务声明。
最后,吴江建议有关部门要优化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加强宏观管理,将大学生创业工作绩效纳入就业绩效考核范围。另一方面,加大扶持投入。通过加强政策性间接投资深圳市大学生创业扶持,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补偿机制,调动各类主体投资大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