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周子仪
近日,一条“30岁女程序员入职却因未婚被拒”的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女性因为结婚、生育等问题在职场遭遇性别歧视的情况屡见不鲜,屡屡引发社会热议。 在现实职场中,这种现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 用人单位理解此类问题背后的考虑是什么? 社会如何才能减少性别歧视的发生? 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一些采访和调查。
面试时会询问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
市民小月现在从事奢侈品零售行业。 这是她大学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 小月说,她在找工作时,曾有雇主在要求中表示录用后因未婚育被拒,要求求职者提供体检报告。 其中一份报告被称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即HCG)。 本项目的检测结果可用于判断是否怀孕或怀孕周期。
小月告诉记者,虽然她没有结婚生子的打算,但她和所在部门的其他女职员相信,未来她们不会在怀孕期间辞职或跳槽。 “毕竟国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女员工结婚怀孕,单位不能开除我们。”
近日,正在准备跳槽求职的何女士也有类似的经历。 她告诉记者,在面试的时候,有HR会问她关于结婚生子的问题。 “但一般来说,在我的求职过程中,问这种问题的公司并不多,大约10家公司就有2家左右,因为通常在进入面试前,提交给公司的简历都会包含婚姻情况, HR看到后,直接问‘我看到你写的是未婚,近期有什么打算吗?’,没有回答后,就没有其他问题可以问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处于婚育年龄的年轻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被问及个人情况。 有受访者告诉记者,虽然有时候在面试的时候,HR不会直接问自己是否结婚生子,但会用其他的东西来“打听”自己的婚姻状况和未来的生育计划,比如“有没有”你有男朋友”和“男朋友”。 你朋友的职业是什么?”“你的父母、公婆退休了吗?”等等这些问题,导致部分受访者在找工作时被问及婚姻状况相关的面试问题时,统一回答“目前单身” ,无论他们是单身还是有孩子。
用人企业:找人要考虑经济效益
“在工作能力和过往资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劳动力成本和工作连续性的角度来看,男性会比女性更有优势。” 福州某公司HR洪先生告诉记者。
洪先生告诉记者,如果女性要结婚生子,用人单位不仅要考虑员工要求的五六个月左右的产假,还要考虑产假前的产检假,以及产假结束后的哺乳假。 除了节假日,当女员工怀孕时,上级还要考虑员工的工作安排。 “因为企业的目标是盈利,在招聘新员工时,企业要考虑这方面的成本。毕竟这些都是法律规定的,企业必须依法执行。”这段时间基本工资是要发的,不说工资,就业也是个问题,一旦员工离职生孩子,单位就得找人接替她的工作。” 洪先生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同样未婚无子女的求职者中,年龄是用人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条件之一。 “如果求职者比较年轻,比如刚大学毕业,未婚无子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因为人们结婚生子比较晚,离生孩子还有很长的时间,而且短期内不会看到她要孩子的计划和计划;与那些已婚但没有孩子的人相比,生二胎的可能性至少低于那些计划要一个的人。
隐形歧视取证难,劳动者维权难
福建江夏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刘明远教授认为,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或者说工作时间比较固定和较长的企业,更注重劳动力成本的考量,比如解雇和招聘成本,员工正在休产假。 同时,企业会造成劳动时间增加、用工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提前考虑这些问题。
“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性别歧视,但与招聘条件中明示‘仅限男性’的标签相比,这其实是一种隐性的性别歧视。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未来用工荒造成的,也是企业规避风险的选择。” 刘明远教授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少适婚女工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过不公平待遇,但真正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却寥寥无几。 一方面是因为劳动者认为维权程序复杂。 另一方面,由于其隐蔽性,劳动者很难直接获取证据维权。
因此,在刘教授看来,要改变现状,监管部门可以先发制人录用后因未婚育被拒,即通过约谈、调查等方式,避免出现事后相关部门采取行动的现状。制定法律的方式来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