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居  合同  贷款  电商  投资理财  手机  互联网  基金  [db:关键字]  层压板 

政治局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

   日期:2022-12-11 14:56: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98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在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在财政政策方面,王青则认为,2023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将保持在2.

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贯彻落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促进经济复苏,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内经济工作的‘主线’是扩大有效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也表示,考虑到疫情短期内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扰动影响,房地产行业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低位运行,且2023年经济增长动力大概率先低后高;2023年,宏观政策仍将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增长,这一点在上半年尤为明显。

科技政策应着眼于自立自强

政策方面,会议指出,要强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提高效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既发展又安全,科技政策要着眼于自我。依靠自强,社会政策要保障民生底线。

中国经济工作新走向_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_王梦奎看中国经济走向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组长、首席分析师杨畅告诉记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连续性。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高效率,稳健的财政政策要有效率。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通过适度加强财政政策和更加精准的货币政策,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有利于为更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明年经济稳定和修复。”

周茂华还告诉记者,“在宏观政策方面,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经济工作新走向,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继续支持经济复苏。”

货币政策方面,王庆表示,“在经济增速回升的背景下,2023年出台降息降准新举措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物价总体温和的背景下明年货币政策转向大幅收紧的概率也不大,预计2023年央行将继续引导市场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宽松的信贷进程将延续上半年,将为财政政策和经济复苏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经济工作新走向_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_王梦奎看中国经济走向

不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认为中国经济工作新走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精准有力”,这与“适度从紧”、“合理适度”、“灵活适度”的提法完全不同。近年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将加强,适时推出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各类结构性政策工具也有望增多。

财政政策方面,王庆认为,2023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将保持在2.8%左右,与今年基本持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不会明显低于今年3.65万亿元。为经济增长的复苏做出贡献。也预计明年财政政策“集约化”的重点或将从支持加快基建投资、实施大规模退税转向今年全面提振消费。

温斌还预测,“明年的赤字率将高于今年的2.8%,专项债务规模也将在连续两年3.65万亿元的基础上相应增加。”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_中国经济工作新走向_王梦奎看中国经济走向

对于会议提出的“产业政策要与安全并行发展,科技政策要以自立自强为重点”,杨畅认为,产业发展是必然要求。现阶段更加强调安全与保障并举,可能突出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上。.

“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基础研究、实验室研发、工业化前期和规模化推广等阶段,有望得到政策支持。” 杨畅告诉记者。

努力扩大内需

会议还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

周茂华认为,“明年消费和有效投资将推动内需回暖,国家将继续优化防疫措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活动;国内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救助力度有望加大,释放保供稳价、稳投资、稳楼市等一揽子政策红利同时,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风险防范方面,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底线。

杨畅认为,现阶段,在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处理模式和处理范式,对隐性债务和房地产流动性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工作措施。公司。现阶段,还将进一步强调底线思维,推动具体政策措施,逐步从防范风险蔓延向控制风险演变、化解风险苗头转变。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10013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