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我们写了一篇关于黑龙江奶茶店被市监察局钓鱼执法抓获事件的文章。因为店员说的是“欢迎光临”而不是“请先扫码”,全店24小时关门。
那时,我以为这就是魔法的极限,但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仅仅一天之后,同级魔法的伴生篇就发布了,地点也在黑龙江。
11月11日,黑龙江牡丹江市一服装店老板晒出视频投诉,称自己的妹妹刚刚睡在店里,正好撞见了上海市上市监管局的执法人员。拿到一张“黄牌”。
这个“黄牌”系统是地方特色(但不是原创,后面会详细分析),专门用来警示不积极配合防疫的经营场所。
常规流程如下:官方执法人员对各个商户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商户表现不佳,就会在店外张贴黄牌。
商户收到黄卡后必须立即整改,一般为2天内。两天后,执法人员会再次上门检查,但即使检查成功,也需要一周时间才能被除名;
反之,如果商家在此期间不整改到位,或者有新的违规行为,黄牌升级为红牌,收到红牌的店铺将被直接要求关店暂停营业商业。
万万没想到,足球比赛中的红黄牌制度竟然被用于防疫,效果如此讽刺。
店内还有一段监控视频显示,当巡查员上门时,店主姐姐确实刚从床上起身,整个人处于发呆状态。
执法人员问掌柜的姐姐:“你怎么不戴口罩?” 后者争辩说:“我在睡觉。”
但执法人员不肯原谅,问道:“是营业场所吗?”
他还说,在所有的营业场所,里面的人都必须戴口罩。他嚣张的态度招来掌柜姐姐的不满,他回道:“你为什么不挡我的床?”
噗,这句话真是笑死我了。
然而,面对话语权的悬殊,与理性争论是徒劳的。最终,她吃到一张黄牌。之后一整天,没有顾客进店,生意受到重创。
随后,店主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们通常要求每个进店的人都要扫码戴口罩,他们也会戴口罩。
但执法人员进门的时候,姐姐正在睡觉,听到声音,我急忙把店分成前后两个房间。后面原本是休息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戴口罩,“吃饭洗澡也要戴口罩吗?”
昨天,黑龙江大庆市发生了“先说欢迎就关店”事件。大庆和牡丹江同省,相距仅500公里。
不过,具体的防疫政策虽然在细节上大相径庭,但也有着诡异的契合度。
02
一时间,我不知道这两个哪个更好。“讲欢迎关店”的操作比较粗鲁,但如果死了,也只能关一天,影响一天的营业额;
“睡觉不戴口罩贴黄牌”则相反。虽然保留了店铺的开门权,看起来更“人性化”,但流程其实更长。
黄牌在门外张贴至少9天(整改2天+验收期7天)。按照如今人们“谈疫情”的心态,这9天门店的营业量堪忧。如果一个人运气不好,他甚至可以谋生。都受影响。
归根结底,两者都是招数。如果有人说这些措施真的能防住疫情,那鬼也不会相信。唯一的效果似乎就是把小人物折腾死。
而最离谱的是,“黄牌”事件发生在“欢迎”事件之后的一天。彼时,后者曾多次登上热搜,并在全网声讨。在各个地方稍有洞察力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克制自己;
但碰巧在同一个省份,还有一群人还在做类似的事情,也就是说每次发生这种事件,除了处于风暴中心的那群人,其他人还是不会吸取教训.
或者说直白点,核心利益没有动摇过的人,永远不会学习前人的经验。就这样,我有点明白为什么经过3年的防疫,有些事情在有些地方变得越来越神奇了。
至于“黄牌”事件的后续,和“欢迎”事件一样,在舆论发酵后,官方终于事后反应,一天后默默派人去捡黄牌,还向楼主道歉。
虽然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给出正式的正式通知,但这种处理方式也勉强承认了错误。在接受采访时,当地政府也承认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
但是你觉得这件事解决了吗?
还没有,有一个细节值得深思:市监局工作人员在上门捡黄牌道歉的同时,也提出了“不要太大,不要太小”的要求:要求她删除视频发布在互联网上。
这很令人困惑。既然有改的意思,为什么还要人家删视频呢?你有什么好怕的?
不知道是不是楼主自己删了视频,但其实二三创作已经流传开来,要不要删掉原视频对舆论影响不大。
如果这些工作人员后来发现舆论仍然对自己不利,他们会不会把怒火转嫁到掌柜身上,以各种名义绊倒她?没有人可以告诉。
到头来,形式主义害死人,我也劝这些基层部门,如果人不知道做什么,除非不知道做什么,不想翻车睡觉没戴口罩被警告 店方:黄牌已撤,就应该下一次做决定之前,用他们的大脑想清楚。
03
耐人寻味的是,连续两天发生两起奇葩防疫事件,均在黑龙江,与市监察局有关。
不禁要问,黑龙江省政府有没有给地方城监局制定过KPI。眼看年末临近,大家都在赶指标。
我也查了这次引起争议的所谓“红黄牌”制度。不管执行细节如何,光是把大黄牌贴在门上无论如何都太粗鲁了,就像一两个领导拍脑袋想办法一样。
最后,你猜怎么着,这不是黑龙江牡丹江的原作,而是从山东抄来的。
追根溯源并不难。据媒体报道,牡丹江从今年8月开始实行“红黄牌”制度。
当时,当地市监局还发表了一篇题为“黄牌”警告“红牌”停业阳明区市监局硬核推进“站点代码”全覆盖”的文章,介绍了该制度。
将文章标题复制到百度搜索,你会发现文章已经被删除,但在其他条目中,你会发现几乎相同的内容。
比如这份报告是山东省寿光市政府发布的,时间是今年5月,也就是说比牡丹江这边早了3个月。
牡丹江市政府发布的文章,无论是标题、措辞,甚至是“红黄牌”制度的实施细节,其相似率至少达到99%,剩下的1%是为了改变具体的地名和数据细节。改变。
就连店门口贴的黄牌,后者看起来都是前者的升级版,这不是巧合吗。
如果你再仔细调查,你会发现山东的几个不同的县市街道都发表了类似的文章。因此,可以推测,这个“红黄牌”制度的始作俑者极有可能是山东省疾控部门或市监管部门。
仅仅几个月后,这个系统就被牡丹江抄袭了。本来政策和这些东西是没有知识产权的,防疫也靠谱,照搬就好。
但如果你不在乎抄袭,连文章标题都不改,仅此而已,连执行都太过分了。
不禁让人好奇,行动如此混乱的基层,真的能落实新的防疫措施吗?真的能像中央设想的那样解决层层编码、一刀切的问题吗?
也就是说睡觉没戴口罩被警告 店方:黄牌已撤,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防疫乱象。除了我们上面说的,还有防疫人员要求市民吃饭时戴口罩。
以及由此诞生的美妙的“巨嘴鸟”面具等等。
防疫很重要,戴口罩也很重要,但现在有些人对口罩的痴迷到了迷茫的地步?
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呢?
短期来看似乎不太好,但希望各地在经历了这么多不必要的劳资教训后,至少可以修改执法细节,停止过度使用武力。
防疫最重要的是要有效,不要使用奇怪的方法。希望各地基层工作人员和领导能尽快明白这个道理,少闹事。这可能是老百姓最简单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