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赶赴北京筹划成立阳光财险,到2022年以保险集团名义提交上市材料,相隔18年,18年上演《阳光速度》。现在,这家保险集团公司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4月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阳光保险集团《关于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含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衍生品)的批复》的进展情况。根据公告,目前阳光保险IPO的进展已获受理。物质阶段,这也意味着阳光保险在上市之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香港上市已成为阳光保险的一大目标。
如果IPO成功,阳光保险将成为中国第十家上市保险公司,也是继中国人保(601319)、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再保险集团之后的第六家上市公司。集团是主要的上市保险集团公司。
谈到阳光保险的上市,此前就有不少“传闻”。最早发生在2010年,当时有消息称阳光保险和另一家保险公司计划在香港上市,传闻阳光保险计划筹资6亿美元。不过,“传闻”之后,就没有后续进展了。对于上市,阳光保险可能已经把它藏在了“心底”。
即将上市的最新消息是2021年11月。据市场人士透露,“阳光保险正在考虑明年在香港进行20亿美元的IPO,目前正在与中金公司和瑞银商谈上市事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明年”是2022年。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当时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阳光保险正在一步步推进上市计划。
今年,阳光企业家齐聚北京建设已经18年。明年是阳光保险成立18周年。在阳光保险即将年满18岁之际,以H股上市为“成人礼”或许是最好的礼物。
阳光保险的18年,是有故事的18年。
“我们立志不做市场破坏者”,这是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卫功在阳光财险开业时大声强调的,也是阳光保险发展的理念和规划。
其实,说到阳光保险的成长历程,我们不得不用“速度”来形容。众所周知,阳光保险集团是从财产险起步的,最初的形式是阳光财产险。
2004年,当中国保险市场再次迎来扩张之时,身在监管体系中的张卫功看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缺失和可能性。于是,这被认为是当时中国保险监管体系中“最年轻、事业有成的局级干部”,毅然选择了转身、辞职、出海投身创业。
当年5月,创业团队齐聚北京。或许,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冲动”会在2004年底收获成果。12月,阳光财险收到了获准设立的通知,为未来的发展初步铺平了道路阳光保险。然而,回顾阳光财险成立之初的经历,张卫功曾用“失望到近乎绝望的程度”来形容。
“8个月时间,389家公司谈了谈,但没有一家愿意合作。” 这是对张卫功的考验,也是对阳光财险的考验。然而阳光保险创业日,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经过8个月的奋斗,阳光财险不仅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认可,还找到了具有相同价值观和战略思维的强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7月,阳光财险获准设立。公司、北京长安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创润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阳光财险成立后,发展速度加快:
2007年6月,阳光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12月,阳光人寿获准设立。
2008年1月,阳光保险控股变更为集团化发展,成立阳光保险集团,正式走上集团化发展之路。
短短3年时间,从一家财产保险公司迅速成长为一家保险集团公司,并获得了中国第七家保险集团的牌照。这样的增长速度,让市场看到了阳光保险创下的纪录。毕竟,从同业保险集团的成立来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阳光保险通过3年的奠基塑造了保险集团,也让市场领略了“阳光速度”。
阳光保险华丽转身后,呈现出从集团布局向分支机构扩张“加速”的发展态势。
从集团层面看,截至2008年底,阳光保险集团总资产从11亿元增加到376.81亿元,增长34倍。截至2011年底,阳光保险集团当年实现保费收入318.7亿元,位居行业第8位。同时,2011年,集团化发展的阳光保险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100强。
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其业务版图也加快了。2012年12月,阳光资产成立;2014年阳光保险创业日,阳光融合医院获准投资自建,2016年5月正式开业;2016年1月,阳光信用保险获准设立。
今天的阳光保险集团是一家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的保险集团公司,旗下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医疗健康等多家专业子公司。
在阳光保险集团的“照射”下,子公司的发展也在加速。例如,截至2008年底,阳光财险市场排名第9,开设了33家分支机构;阳光人寿在开业一年后也位居市场第16位,开设了15家分支机构。
尤其是阳光人寿,成立之初就面临市场竞争,可以说是在夹缝中幸存下来。通过阳光人寿独特的发展模式,即在传统个人营销渠道的基础上,通过代理渠道、银行销售、团体销售、电话营销、“军工”五个渠道同步推进个人保险缴费业务的发展。官班”,形成了“六线齐头并进”的营销模式,使阳光人寿的保费收入迅速攀升至行业前列。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阳光人寿保费收入达到151.69亿元,市场份额为1.44%,排名第九。截至2011年底,阳光财险设立机构1600余家,阳光财险机构布局西藏,完成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布局。
此外,阳光人寿于2014年6月获准出售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成为保险行业首批获得销售资格的公司之一。
正如张卫功所说,“我们计划到2006年在盈利能力较高的省份开设分公司,三年内成为最好的新兴公司,十年内成为最好的保险公司。” 随着分组的推进,阳光的速度一直是“在线”的。
“屁股很臭,你不能总是跟着别人,而是要引领潮流。只要我能成为第一,我绝不会做第二。” “阳光保险从0到1的创新发展,与未来1到N的叠加发展,将决定阳光的成长未来。” 有媒体报道。
至于阳光保险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公司,或许张卫功在开始筹划阳光财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想法。
据悉,在阳光财险接到筹建通知时,张卫功曾写道:“集各家之长,自学成才;汇聚行业内人才,广纳行业外智者。 ;高起点,战略发展;风雨兼程,做阳光下的人;走精英之路,打造阳光品牌。” 面对庞大的保险市场,阳光保险要走的路是别人没有走的路,是自己开创的,所以从阳光产险的成立到阳光保险集团的成立,阳光一直走在创新和领导力的前沿。
据了解,阳光财险成立之初,就采用了业务、金融、再保险一体化的核心业务体系。这种模式在当时中国所有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业务发展方面,阳光首创“六线”营销模式,推出“红黄蓝”管理模式,开发出全球财险行业首张“车险寿险表”,率先推出“红黄蓝”管理模式。 “车险闪赔”服务……这一系列动作,都是阳光保险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当然,阳光融合医院的成立在业内尚属首例。成为中国保险业投资兴办的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国第一家创新“保险+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医院。随着阳光信用保险的出现,它已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商业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
在科技赋能方面,当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科技作为工具使用时,阳光保险在2015年提出“数据阳光”,将科技的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提升到公司整体战略的高度。在张卫功看来,只有用技术制造出先进的武器,才有资格参与未来的战斗。
就连阳光保险集团的建设也没有走寻常路。先是集团公司,后是资产管理公司。与“前辈”相比,走的是创新的捷径。
对于创新,阳光保险的坚持是有目共睹的,这是阳光保险企业精神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纵观阳光保险走过的17年,可以说惊喜不断。但与此同时,阳光保险的发展壮大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从财险行业来看,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保险公司在曝光度方面并没有太多高调的时刻,在业内似乎也很少发声。然而,作为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第二梯队的保险公司,阳光财险从成立到快速发展,塑造了“阳光速度”。
阳光产险业务发展
开业第23个月实现盈利,成立不到3年就进入行业第二梯队。经过快速发展,超越了永安和天安。今天的阳光财险稳步发展。据阳光财险偿付能力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底,其保险业务收入409亿元,净利润4.43亿元。
然而,阳光产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其他保险公司一样,也受到车险综合改革的冲击。未来如何打破僵局,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将是对阳光财险乃至阳光保险集团的一大考验。
寿险板块与阳光财险的发展频率基本相似。除个别年份不同程度下降外,整体表现较为平稳。
阳光人寿业务发展
2021年,根据阳光人寿偿付能力报告统计,其保险业务收入为608.27亿元,净利润为47.41亿元。
财险和寿险的良好表现支撑了阳光保险集团的稳健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阳光保险仍存在“风波”,而风波的主体可能来自国内唯一的商业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
阳光信用保险业务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阳光信保的业务规模正在萎缩,这与信用保险业务市场的低迷是分不开的。随着业内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涉足迅雷信保业务,阳光信保也未能幸免。到2020年,其净利润降至-7.92亿元。2021年,根据阳光信保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统计,2021年保险业务收入将缩水至1370万元,仍为亏损-1.71亿元。但与2020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它所承载的业务压力正在显现。做。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阳光信保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760%,
一方面,主营业务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小众业务出现低迷。面对这样的业务分化,即将上市的阳光保险该如何平衡?
根据阳光保险“一聚三强”新战略,着力提升保险主业核心能力和核心优势,加强大健康产业布局,强化大资管战略实施,加强技术领先和创新驱动,给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
结语
上市是大多数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做大做强的必要过程。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为满足IPO条件和持续上市交易的要求,保险公司将完善公司治理和管理。此次上市让保险公司获得了很多外部关注,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但是,面对资本市场的不断波动,选择发起冲击上市,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决心。
如果把上市当成“成人礼”,这或许也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阳光保险的IPO让市场充满期待。
长按关注,精彩呈现
长按关注,随时交流
捐款是有偿的,你必须感谢你爆料
344236809@qq.com
一周回顾
渤海财险变动:大股东董事提前变动抗辩!正式连任承载了哪些新的期待?
还原2021年上市保险公司投资背景:A股瞬息万变,股权配置策略现分化!
清明节:祭祖,别忘了这个
周评|年报后:创新与服务,保险公司需坚韧!
中融人寿人事变动带出一个“谜团”:恒大“空降”副董事长是什么人?
上市保险公司财险成绩单:车险“不平”,非车险点转移,巨灾赔内伤迫在眉睫!
恶性淋巴瘤,昂贵的治疗令人望而生畏!创新医疗(002173)保险如何为“福音”带来“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