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居  合同  贷款  电商  投资理财  手机  互联网  基金  [db:关键字]  层压板 

郑炳文:医保个人账户改革背后的逻辑与现实存在冲突

   日期:2023-02-18 14:18: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41    
核心提示:第四,在宣导解读不充分的情况下,当“心理账户”遇到个人账户改革,改革的底层逻辑在现实中就会遭遇严重冲突。此次账户改革实际上也是一次“社会试验”,证实了“心理账户”的存在及其定势的力量,它形成了与现实中个人账户的对峙,当账户改革与“心理账户”不一致时就不可能导致出现“理性选择”。

第四,在宣传解读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医保个账改革进行时,当“心理账户”遭遇个人账户改革时,改革的底层逻辑将在现实中遭遇严重冲突。 本来,三“换股”表明,基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医保账户改革应该受到社会的追捧和欢迎,因为改革后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都可以最大化. 但是,活期个人账户已经存在了25年,在参保人群中形成了固定的“心理账户”。 几年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面对此次“股权置换”医保个账改革进行时,25年来形成的“心理账户”受到严峻挑战。 宣传不充分会导致上下层“认知不协调”,“确定性效应”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 行为基础,行为经济学讲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人会选择某些“利益”和“好处”,而不是“赌博”。 这次账户改革其实是一次“社会实验”,证明了“心理账户”的存在和刻板印象的力量。 它与真实的个人帐户形成对抗。 不可能导致“理性选择”。 如果宣传到位,人们就会“通过现象”看到第二次“股权置换”的长期“好处”。 如果把这次改革的底层逻辑解释清楚,人们就能明白还有第三次“股权置换”,现实中的矛盾会小一些——当然,第三次“股权置换”是政府的制度目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10013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