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居  合同  贷款  电商  投资理财  手机  互联网  基金  [db:关键字]  层压板 

桐城扶贫微厂搭建繁荣大舞台 中国乡村振兴网

   日期:2022-11-07 14:54: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41    
核心提示:昨日,关刀镇高冲村的通城鑫彬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扶贫微工厂内,几名来自本村的村民正在车间里工作。通城县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鼓励引导本地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扶贫微工厂”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2030万元,建设扶贫“微工厂”52家,吸纳670余名贫困户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通城扶贫微工厂真正为百姓搭建脱贫致富的大舞台,让群体阔步奔向小康。

为实现贫困人口零投资、零风险、零距离就业,湖北省桐城县在严格工业管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有能力的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扶贫济困”。村组中的“微型工厂”。,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增收、群众脱贫、产业发展的“四合一”。

扶贫微工厂提升了贫困户的精神。无论男女老少,都告别了无聊的日子。财富,有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人才回乡办厂,村民种田赚钱

5月19日,30多名工人在关岛镇关岛村蓝极星广告扶贫微厂生产车间忙碌着。,一个霓虹闪烁的广告灯箱就完成了。

“我一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块钱,既能照顾家人,又能陪伴父母和孩子。” 谈及现在的生活,在微厂打工的官道村贫困户方敏丽满是幸福。

呆在工厂好还是创业好_创业开化工厂_微工厂创业

这家扶贫微厂的负责人叫吴作和,是官岛镇官岛村的90后小伙子。因为家境贫寒,他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他在济南的一家电子厂工作,担任流水线工人。对产品销售人员,积累了很多经验。2017年,他回到家乡创办了蓝极星广告公司,在自己的几十平米小屋里创业。虽然业务量在逐渐增加,但吴作和的公司由于条件的限制,很难发展壮大。就在他手足无措的时候,官岛镇党委、政府启动了设立扶贫微型工厂的政策。政府投资建设厂房和配套配套设施,吸引有能力的人才落户创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和富余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增加。2020年1月,吴作和将自己的蓝极星广告公司搬进了政府为他新建的微工厂。

“通过政府的支持,现在有45人工作微工厂创业,其中贫困户15人,月薪3000多元。” 桐城县蓝极星广告公司负责人吴作和说。

塘湖镇介绍在温州创业的陈云蓓,利用新建的“扶贫微厂”加工电器开关,安排当地员工20人,其中贫困户9户,月薪3000多元。

大坪乡农林村引进北京村里的成功企业家李雄辉,利用新建的“扶贫微厂”从事砂带转换和涂附磨具异形制品加工,可带动8户贫困户就业。

微工厂创业_创业开化工厂_呆在工厂好还是创业好

延伸产业链富民强集体经济

昨天,在关岛镇高冲村桐城鑫斌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微工厂里,村里的几名村民正在车间里工作。厂长魏守兵表示,虽然今年的疫情对他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影响,但他并没有裁员的想法,但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确保了今年生产目标的完成。营销方法。

桐城鑫斌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湖北裕利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产品进行再加工,开发砂轮、磨具、八角砂等产品。目前,微厂已从周边村民中招聘36人,带动贫困户就业12人,其中贫困户残疾人3人。

30岁的吴金霞又聋又哑。丈夫有精神病,大儿子有弱智,小儿子还在上小学。政府安排她一家四口住在高冲的一个安置点,靠低保和伤残补贴生活。微厂建成后,村里安排她打工,月薪2000多元。如此一来,她非常感谢政府,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呆在工厂好还是创业好_微工厂创业_创业开化工厂

像桐城新宾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官道镇道上村一样,通过延伸桐城县郧西云母制品有限公司产业链,利用新建的“扶贫微厂”开发云母打包,解决就业18人,其中贫困人口9人,月工资约2200元,增加村级集体收入4万元。

君水镇油坊村充分利用湖北金猪食品有限公司扩大畜禽肉加工生产,建立微型工厂,解决21户贫困户就业,增加集体收入全村减免3.8万元。

在通城县麦市镇西澳村,引进了通城县宏宇鞋业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将新建的“扶贫微厂”用于制鞋加工。就业人数60人,其中贫困户30人,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

加工农副产品,拓宽百姓致富路子

微工厂创业_呆在工厂好还是创业好_创业开化工厂

初夏的第一缕晨光,照在沙堆镇石城村葛根面条加工厂的门窗上。年近七十的老太太卢美华快步走进了包装车间。葛根面条。

用陆夫人的话来说,人开心的时候精神很好。没想到70岁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一个月2000多元。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在春节期间塞红包。这种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赋予了她地位,她在村里的话语权很高,有时会用双手支持她。

桐城县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鼓励和引导当地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扶贫微工厂”,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

沙堆镇药泉村的大型中草药种植户陆继明去年种植了400亩葛根,但收获时经济效益并不高。

“葛根不是加工成产品卖生鲜的,一般亩产达到4000斤,只能卖6000元。如果加工成产品,附加值可以翻倍,大概2万元左右。” 2019年底,陆继明成立湖北康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石充村“扶贫微工厂”发展葛根面条加工,不仅延伸葛根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也增加了附加值。

今年春节过后,陆继明再次扩大规模,将自己转出的1200亩用葛根全部种上,带动69名贫困群众长期打工。

目前,微厂已带动15名贫困人口就业,月收入2000多元。

五里镇寒商村指导通城县白米山种植养殖合作社充分利用成熟的种植技术、加工工艺和市场销售优势,发展紫薯种植加工产业,利用“扶贫微型工厂” "加工紫薯。带动15名贫困人口就业。以订单生产模式带动110户贫困户发展紫薯种植,带动贫困户从生产加工环节增加收入。

同时,桐城县还严格把关选址、立项和建设程序微工厂创业,确保“扶贫微工厂”建设有序开展。定期对入驻“扶贫微工厂”的企业进行指导检查,确保贫困户就业人数不少于8人,贫困人口就业占比达到30%以上固定员工总数中。

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2030万元建设52家扶贫“微型工厂”,吸纳贫困户劳动力67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0余万元,每家“扶贫微厂”以支付租金的形式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资产收入30000余万元。

桐城扶贫微厂真正为人们搭建了脱贫致富的大舞台,让集团大步迈向小康社会。

 
标签: 三农 农业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10013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