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某个人或某事,某种行为和言论,某种技术和道德”的标准或依据,我们称之为标准。
可以说,标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很多时候标准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我们“既希望标准的统一约束,又不喜欢标准的僵化”。
是否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从哪个角度制定标准,制定什么内容的标准,执行标准到什么程度……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头脑。
南京鸭血粉丝近日因标准问题被网友推上热搜: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集相关食品企业召开座谈,准备联合申请集体商标,组建鸭血粉丝群标准。
确保市场上“家家户户、每一碗”的鸭血粉丝汤均按照统一标准要求生产,提供“鸭血、鸭肠、鸭肝”等鸭产品配料及清汤工艺对于广大吃货来说鸭血粉丝汤制定标准,风味、口感等质量指标被委婉地称为:保证消费者吃到正品。
听上去是那么的合理和完美,但如果真的落实了,只怕鸭血粉丝汤的灵魂就要灰飞烟灭了。
有的人不吃鸭肝,想多加些鸭肠;有些人喜欢鸭血清汤,但不想要粉丝;有些人不想要香菜、葱花等调味料;
标准一旦制定,是否需要要求相关厂家、餐饮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如果不符合要求,是否违规?
如果不违反,为什么要制定标准?
与其对这些“小而无意义”的配方出台标准鸭血粉丝汤制定标准,不如对配方原料的质量提出底线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红线,保障食品原料的健康。是“品质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重点。
至于“用什么料、怎么拌、酸甜咸辣”等具体做法和口味喜好,无需制定任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