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岁的李先俊近日入学后与18岁的新生们一起在操场上参加军训。从重庆大学毕业4年后,李先俊今年重新高考,以超本科线62分的成绩被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录取。“既然有第二次读大学的机会,我就要和普通的学生一样,该怎么上就怎么上。把中医学好是我明确的目标。”他说。
从个体的选择来看,李先俊走的这条路没有什么问题。正如有句台词说的,“所谓青春,并不是一条直路,会有分岔路,也会有小路和近路,还会有走不同的路,但不论你走哪一条,都是你的青春”。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有在摸索之后,甚至要不断地试错,才会发现自己的真爱,并为之投入巨大热情。毕竟,真正想做的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要恭喜李先俊小伙985高校毕业4年后读专科,经历4年的辗转后,人生终于“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且有为之努力的勇气、决心和行动,祝福他!
但从一个更宏大的视角来看,李先俊的选择又会让人五味杂陈。谈及第二次高考,李先俊坦言,18岁第一次高考,他没想过以后会怎么样,只想着上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工作。在经历两年多的工作小伙985高校毕业4年后读专科,李先俊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他说:“专业和工作匹配度不高,这样的工作,好像能看到我20年之后的样子。”于是,在家人的建议和支持下,他下定决心学医。
不难发现,李先俊的经历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人其实和李先俊一样,十八岁以前把考个好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至于具体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去哪座城市以及自己擅长什么、热爱什么、想从事什么等,统统都是一笔糊涂账,自己不明白,老师和家长很多时候也不懂。等真的考上大学了,稀里糊涂地选择,浑浑噩噩地上大学,一到毕业,才慌了神。2017年有份调查显示,超3成大学生工作与专业无关。
如果说个体选择自有其特殊性,不足以说明什么,但当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与本专业无关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显然就值得反思。这至少说明,不少大学生都缺少职业生涯规划,而归根结底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使之形成科学的自我认知,在学习生活之余没有更多的思考,更谈不上有效规划人生。
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底气,李先俊要不是爷爷和父亲都从医,恐怕也不好作选择。更主要的是,那些不必走的弯路,不必吃的苦,不必撞的南墙,如果可以不走、不吃、不撞,人生无疑会更好。
我们需要看到“985毕业4年后读专科”的AB面,既要看到个体为了理想敢于放弃、敢于拼搏的一面,为之鼓与呼,也要看到当前不少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的社会现象,从教育层面减少这种资源错配造成的浪费,让人追求理想的路途更加顺畅,让人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