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镇海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李家云
图为浙江友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虚拟现实产品李家云拍摄
图为落户浙江镇海的宁波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徐小茂摄
中新网宁波4月30日电(记者 李家云)敲击键盘,啜饮咖啡,夜幕下,浙江首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80后”CEO沉乐仍在加班加点。他的办公桌在电脑前。 与重工业时代的“机器+体力”不同,如今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晚上十点过后依然灯火通明,充满了“人脑+计算机”。
提起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工业强区。 而如今,在镇海这片充满制造业的土地上,数以千计的文创科技企业正在顺应时代的节奏成长。 在曾经的工业重镇,一朵“文化创意之花”正在厚实的钢筋混凝土墙上绽放。
在轻与重、新与旧之间,产业转型的齿轮正在缓缓啮合。
宁波市镇海区委书记薛卫海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化创意的力量改变了镇海“大作坊”的形象。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既是镇海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镇海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
老厂房变“梦工厂”产生裂变效应
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从废弃的老旧闲置厂房中脱颖而出,成为镇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梦想工场”,也是镇海旧城改造和产业接替的代表作。
斑驳曲折的厂房和锈迹斑斑的老式机器早已荡然无存,现代风格的办公环境、餐厅、咖啡厅充满时尚与活力。 洛可可、木马设计等设计“大咖”集群,为传统制造业带来“新玩法”。
在灵感与创意的激荡中,入驻园区的洛可可公司真正演绎了一场“文化+”“点石成金”的技艺。 宁波“美优电器”在网上效仿,生产了面部保湿仪,但销量一直平平。 洛可可的设计师们“快手一挥”,再次“翻新升级”,产品一夜爆红,价格瞬间从48元涨到298元,而且还是供不应求。
宁波洛可可创意咨询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堂顺表示,在“外贸贴牌”的过程中,很多传统制造企业陷入了盲目跟风、低价竞争的“怪圈”且产品同质化,难以打开销路。 通过嫁接文化,融入创意,实现附加值和利润的成倍增长。
在位于镇海的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入驻的宁波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也开始与多家制造企业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公司副总经理许晓申坦言,木马设计帮助传统企业寻找产品“短板”,通过“文化+”创意,拉高“微笑曲线”两端,提升企业品牌和创意。
在这里,文创发展不再是一座“孤岛”,而是在融合发展中产生生机勃勃的变革力量。 在“文化+商品”领域,宁波谦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传统制造企业“形象授权”,打通产品销售; 在“文化+金融”领域,浙江友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VR技术为金融产品增值提供了“土壤”。
“一年引进近200家文创企业,相当于每个工作日一个企业‘入驻’。” 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刘汉贵说。 如今,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已聚集826家设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服务、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和智能硬件企业。
近年来,为营造转型升级广阔空间,镇海不断“刷新”老厂房“变态”成“梦工厂”。 从被淘汰的废弃、闲置工厂等“工业遗迹”,中科院宁波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创业产业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理化研究所、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西电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及产业园 国际应用能源技术创新研究院“五大平台”国际应用能源技术创新研究院拔地而起,成为新常态下镇海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智慧高地。
在文化创意的清新“空气”中,曾经的工业重镇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去旧吸新”。
文创引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宁波镇海经济沃土上,近百家化工企业星罗棋布。 高耸的烟囱和一排排的厂房,一度成为当地繁荣和傲慢的象征。 然而,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困扰,“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短板”共同作用,正将镇海的传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一步步推向墙角。
“经济新常态下,镇海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土地、能源消耗、环境等方面的制约。” 薛伟海表示,要想赢得未来,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创业梦工厂,以创新为引擎。 只有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才能被打破。
为此,镇海“铁腕”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以强人之志赢得绿色发展新空间。 除了摒弃“尘封”的GDP,镇海还毅然跳出传统发展圈子,巧妙运用“文化+”炼金术,“无中生有”,从中国发展出一系列文创科技企业。 “沮丧”。
重塑产业链,吸引金凤凰。 如今,在镇海区,一大批文创产业携手传统制造业,挖掘“增值”宝藏。 无论是产业链前端的研发、中端的制造,还是后端的流通,“文化+”的因素无处不在。
宁波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小萌表示,镇海强大的制造基地为文化创意的“嫁接”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两者碰撞出强烈的转型火花。升级。
作为镇海“装备制造联盟”成员企业,宁波安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逆袭”:公司与“文化装备制造联盟”成员企业合作后和创意产业联盟”,其核心产品移动电源的结构外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受到了海外客户的青睐,直接带动了销售。
“金风玉露相逢”,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创意与装备制造的跨界“联姻”,为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注入了一池泉水,也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温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海天雄镇正迎来文化优势的“发挥”期。
薛伟海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把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县域经济要向城市经济转型。 跳出传统圈子发展文化创意科技产业,无疑将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消耗”转向“创新驱动”,也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城市品质。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镇海区共有文化创意企业1057家。 2015年,镇海区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 很大的进步。
打造“妈妈式”服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变“静”为“动”,镇海这座曾经平静的港口城市,在政策的强风和产业结构的带动下,早已成为创业圆梦的福地。
薛伟海说,镇海正按照浙江省委倡导的“小二店”精神,积极打造“创业乐园”,为各类人才提供“母亲式”服务。 “‘妈妈般’的服务,不仅仅指政策支持、办公条件、奖励计划等,还包括教育、医疗、健康、出行等全方位的支持。” 薛伟海说道。
此外,在薛伟海看来,政府的发展理念能否引起企业家的共鸣非常重要。 只有营造自由不间断的创业环境,才能孵化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星巴克咖啡店内的“意识形态交锋”如火如荼,“高度集中”的创业生态散发着勃勃生机。
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叶修北认为,要在众多创业园区中实现“突围”,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 “企业就像一颗种子创业梦工厂,如果把阳光比作政策支持,把水比作政府服务,把土壤比作投资环境,那么空气就是‘创业生态’。”
在“总裁微信群”、咖啡沙龙等活动发酵下,园区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情感联动”、“创业者线上线下互动频繁”的创业生态。 “在‘妈妈式’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要建立‘360度企业服务体系’。” 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团工委书记周鹏说,“我们追求的目标,哪怕你只有一张产品设计草图,来这里,我们一起,都能把它变成现实”
“镇海的‘妈妈式服务’真正把公司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又快又好!” 浙江棒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和平介绍,2013年棒田有意落户镇海时,镇海区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主动前往湖南与其对接。 项目正式签约后,他代为办理了多项申报手续,很快营业执照就交给了谭和平。
如今,在宁波市镇海区注册一家文创企业,区牌企业只需1天,市牌企业只需2天。 每年都有6000多名大学生陆续来到这里。 同时,8名“国家千人”、16名“省千人”也在镇海“安营扎寨”。
因此,随着一大批“金凤凰”飞来,文化元素正在向镇海的“毛细血管”植入、融合、渗透,文创产业“四两”的发力正在推动“重斤”的工业区。 转型,形成镇海区域经济的升级版。
从弱到强,从数量到质量,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成为拉动镇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打开产业蓝海的“金钥匙”。 薛伟海说,“北京有个中关村,希望镇海未来也能有一条‘中关路’,吸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镇海集聚,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打造镇海经济新增长极。”(完)